欢迎回来,用户中心
艺术评论网 中艺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艺术观察 » 正文

王家训的人物画与中国文化表里相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5  浏览次数:36971
核心提示:中国画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和文化演进而逐渐形成的,有其几千年的文明脉络和人文认知,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
  
《门外景致多醉人  几念过后已秋天》

   中国画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和文化演进而逐渐形成的,有其几千年的文明脉络和人文认知,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中国画是意象艺术,是用不写实也不抽象的“似与不似”、“不似之似”的内涵和丰富的笔墨结构塑造出来的。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和“气韵”是主体审美意识的高级形态,它们的形成有赖于笔墨结构与形态的运用和创造。唐代王昌龄首先提出“意境”的概念。其后“意境”成了中国艺术审美特征的高度概括,成了中国美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深深浅浅几十年》 45cm×45cm 纸本 2015年


     
  
    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讲究主观与客观的和谐统一,追求人与自然,人道与天道、人与画的和谐统一。在天人合一的大框架里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强调人的精神性表现,是中国画的总体美学品格和艺术优势。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正是王家训的中国画艺术的精神支柱和“尽意”的精彩内容。正因为有了它,王家训的中国画才具有了高品位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品格。



王家训作品》 45cm×45cm 纸本 2015年




 
    在王家训的作品中,“意和境、天与人”相互关联并浑然一体,他将自然景象品性人格化。在他的笔下,不是简单地从表现形象上刻画人物,也不仅仅是从形象上表现所连带的内容,他一方面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另一方面找出了写意人物画中形神关系的独特特质,这种特质就是王家训与所表现的对象在精神层面的合一,这是他与画中人物在灵魂层面的碰撞。



 
    如果没有这种心灵的碰撞,就不可能根据精神需求从客观现实中选取有意蕴的形象素材;没有这种心灵的碰撞,就不可能达到内心静谧澄明的境界,也就不可能引发王家训的深思并使之获得启示。这是一种直观感受和内心体验,带着中国传统哲学的玄妙之意。这种感觉在其作品中的凸现不是偶然性,而是因为其原创性,充满了力、气和神。正因为充满了生气,才造就出王家训气韵无穷的中国画作品。他用长期积累的审美经验,将生活加以筛选、提炼,综合成为意象性形象,从而创造出物我交融的作品,使作品产生神韵,体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并且通过长期不断地对中国文化的研习,使自己具备了较高的文化学识修养,具有了高尚的品格素质。王家训长期广泛的观察自然,深入生活,不断感悟,把这种主、客观都共同存在的品格素质,以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手法,再现生活,表达主观的思想感情,将再现与表达巧妙地融合到了作品之中。


 
    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为亲切的一种样式。而王家训的中国画则与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互为表里,我们可以根据王家训的中国画去探寻中国文化的哲学精神。反之,也可以用中国哲学思想、文化理念与思维去透析王家训的中国画。



悠然意自得 意外何人知》 46cm×50cm 纸本 2014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