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用户中心
艺术评论网 中艺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艺术评论 » 正文

畏官意识与盲目崇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25  浏览次数:2019
核心提示: 中国人有很强的畏官意识,这是根深蒂固,由来已久的。常言道:民不跟官斗,所谓胳膊拗不过大腿,古代尚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
  中国人有很强的畏官意识,这是根深蒂固,由来已久的。常言道:“民不跟官斗”,所谓“胳膊拗不过大腿”,古代尚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那些贪官酷吏,利用手中的权利,为所欲为,作威作福,所以老百姓都害怕官员。而一旦遇上包拯、海瑞那样的清官,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心实意为国家民族着想,以天下苍生为念,所以老百姓就会亲热地发自内心地称呼他们为“青天大老爷”。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只有广大百姓敬仰拥护的官员才能算得上是好官。

  古代帝王及官员大多有文学和书画方面的修养,因此很多古代官员,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家、诗人或者书画家,像李斯、钟繇、二王父子、李世民、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赵孟頫、王铎等等,即是这样的典型代表,他们在历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官员书法史。因为他们不仅艺术造诣高,而且位高权重,所以能写进历史。即使是像蔡京、秦桧、董其昌那样的奸佞之臣和不仁之官,尽管人品低劣,但也因为种种原因,也会在历史上留下一定印痕。所以“书如其人”的说法,也并非绝对,只是相对而言,甚至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和倡导。因为,我们如果仅仅从他们的书画作品去考量,也是看不出什么人格上的缺陷的,而只有从历史的相关记载,才能了解到他们的真实人品和所作所为。

  当下的官员也有很多喜欢文学、诗词及书画等等,其中不乏真材实学者,但总体上名副其实的不是很多。更多的官员,对艺术也仅仅是一个爱好而已,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附庸风雅”的行为罢了。但当下的官员大多喜欢在艺术圈子里“凑热闹”,如果仅从爱好艺术、修身养性的角度来看,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谁也没有阻止他们爱好或从事书画的理由和权力。问题就在于很多官员利用手中权力硬往书画圈子里挤的目的非常不纯,其中的原因,还是利益的驱使,是为收受雅贿、谋取私利提供便利。这个问题因为陕西省书协换届一事,吵得沸沸扬扬,进而引起了全社会的批评和热议,中央因此下令将官员清退出各类协会。当然,这种清退由于种种原因,不会十分彻底,而且也不可能做到彻彻底底。

  因为在我看来,有的官员尽管兼职协会职务,但能洁身自好,廉洁自律。在其任上也的确能为广大会员办些实事。而有些没有清退出去的文化类官员,其实并没有多少文化,他们依然在艺术圈子里鱼目混珠,南辕北辙地瞎指挥。他们在中央的严令之下尽管有所收敛,但在私底下却依然故我,我行我素。甚至因为那些内行官员在书画界的退场,反而留给了他们更多的胡乱发挥空间。

  而我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谈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艺术欣赏和批评层面的问题,即因为“畏官意识”而引发的“盲目崇拜”问题。

  政府序列的官员自不待言,老百姓有畏惧心理自不待言。而学术机构和艺术协会的领导,尽管有的只能算得上是“准官员”,相应的人群依然会对他们存在畏惧意识。很多协会的主席副主席乃至秘书长副秘书长、理事和大学校长、副校长、教授、副教授们,艺术水平其实并不高,有的简直是鱼目混珠,乏善可陈。但他因为位置特殊,依然能够听到叫好声一片。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人鉴赏水平不高,便以职位、身份论高低,认为担任职务越高,则艺术水平越高。你水平再高,地位身份上不来,他也不认为你水平有多高;一种是明明知道这些“准官员”艺术水平马马虎虎、稀松平常,但出于害怕得罪人,从而不利于自己,所以不得不违心地去讨好人家。

  如此一来,就从事实上造成了艺术鉴赏的混乱。领导写诗作文,即便是胡诌几句顺口溜或者弄出一些东拉西扯几近扯淡的文字,也被说成是好诗、妙文。领导写字画画,原本是信笔涂鸦,毫无传统笔墨功底和艺术欣赏价值可言,也被誉为是不可多得的“墨宝”,说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不懂装懂,属于“无知者无畏”;而故意巴结讨好,则属于为人处事的世故圆滑。中国的艺术特别是书画走到今天这一步,丧失了审美鉴赏和批评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就是上述原因所导致的。

  如今的情况是,一个人无论水平如何,只要当上了大学的教授副教授、活动的主任或评委、协会的主席副主席,就具有了决定他人命运的权力。他们可以“指鹿为马”,混淆黑白,也可以“王顾左右而言他”。他们的笔下的东西和自身言论,也会成为影响他人的重要因素。不懂的,则盲目崇拜;懂的也违心附和。这对艺术的发展是极为有害的,但却又很难改变。艺术界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造成了“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可怕局面。这是很多有识之士早已达成的共识。目前很多情况下更多的人都乐于维持现状,因为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害怕变革,他们害怕失去自己已经拥有的地位和权利。

  我们说,整个社会尤其是艺术界,不能没有批评。然而在当下这种状态之下,艺术批评却很少能发挥作用。尤其是那些没有体制身份的作者写的批评文章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反而是具有官员身份者写的文章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甚至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比如原陕西省书协主席周立波写的那篇文章就达到了这样的特殊效果,由此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全社会性的大讨论。

  所以,我时常在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即我们目前的艺术界特别是书画界,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回到艺术本身?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将艺术问题交给艺术家去完成?也就是说,当艺术界的这种畏官意识和盲目崇拜一日不除,艺术界就一日不得清净。徳艺皆差而混到艺术队伍里边并掌握权利话语的这些人,他们就像动植物身上的细菌和蛆虫一般,在时时吞噬着它们原本健康的肌体。可怕的是他们却手中高举着一面弘扬艺术的旗号,时时高呼着那些空洞的口号来引领人们朝向一个错误的方向飞奔而去。

  尽管说,消除畏官情绪和提高鉴赏水平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