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用户中心
艺术评论网 中艺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名家访谈 » 正文

访谈:书画家周伟先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02  浏览次数:80340
核心提示:1、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书画的?年幼时受到过家庭熏陶吗?周伟:我对书画的学习研究,完全是出于自己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1、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书画的?年幼时受到过家庭熏陶吗?
 
周伟:我对书画的学习研究,完全是出于自己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除了博览诸帖、中外名画之外,无时不再向国内外名家名师求教探讨与交流,不断激励自己向书画之路前行。至于是否受到家庭熏陶,那怎么说呢?因为自己的祖辈父辈都是军人或医生,和书画这门学问基本没有关系,只有奶奶和母亲是方圆知名的绣缝工艺好手,她们的剪刻、刺绣制作的花鸟草虫,人物走兽饰品无不栩栩如生,每逢佳节,缝制新衣鞋帽、居家饰门镶窗,街坊邻里,四世老少,无不纷纷登门求索。也许是受她们的影响,使我慢慢地爱上了艺术。少年时期,就临习柳公权、颜真卿、褚遂良诸帖,临摹连环画、油画、中国画,逐步涉猎对物写生,后又考上大学,学习并从事了这个专业。如今,成为一名书画人,也算是一个偶然吧!呵呵!
 
2、记者:今年5月,您参加了《画圣吴道子》艺术研讨会暨中国书圣艺术研究院揭牌仪式并主持了揭牌仪式,能谈谈这次研讨会的意义么?
 
周伟:这次《画圣吴道子》研讨会和中国书圣艺术研究院揭牌仪式规格很高,平台很大。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中国书法家协副主席赵长青均出席了会议,为中国书圣艺术研究院揭牌又做了较高的学术性发言,并出任本院的总顾问、名誉主席。会上我和四位同志被聘任为中国书圣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苏主席亲自为我颁发了聘任证书,我作为书画家也荣幸地应邀主持了这次会议。
 
电视连续剧《画圣吴道子》研讨会旨在让人们了解画圣吴道子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把我国书画这一文化瑰宝世代传承并发扬光大,进一步将中国书画艺术推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立的中国书圣艺术研究院是集书画研究、创作、教育、展览、拍卖、收藏于一体的书画交流平台,致力于完成中华文化复兴,传承民族文化,把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向世界。
 
3、记者:您去年曾受邀参加巴黎卢浮宫“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东西方国际艺术名人名家邀请展”,并获得了“最佳创作奖”,还有,去年7月,您在上海首届国际艺术家联合会邀请展上获金奖,请谈谈您的感想?
 
周伟:对于这次受邀参展,我能亲临卢浮宫这个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目睹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书画作品,作品被法国米勒博物馆永久收藏,我感到非常荣幸。此外,我也感受了巴黎人对艺术的宽容、创新、兼容、传承的态度,巴黎的艺术是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的,他们能够真诚地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界艺术流派,尤其是中国的书画、陶瓷等有东方传统特点的艺术门类及作品,更是爱不释手。漫游巴黎,随时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无所不在的艺术气息。无论是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无不时时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政治、经济、环境中去。总的来说,参加了这次活动是值得的,感谢活动承办方组织了这么高规格的艺术派对,至于获什么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欧洲几个世界闻名的博物馆里,观看了古今世界一流的艺术作品,领略了欧洲艺术界的独特风情,也结交了部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名流,从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
 
4、记者:总的来说,我不太会欣赏那种随心所欲,洒脱不羁的书法作品,您能告诉我如何欣赏这类作品吗?
 
周伟:我认为你说的随心所欲、洒脱不羁的作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不错的传统功力,它们点画到位,布局合理,章法适宜,方方面面都经得起推敲。像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等草书大家的作品属于这一类。另一种是:既没有传统功力,又不懂章法布局,笔力不到,结体不佳,粗看龙飞凤舞,细看弊病极多,经不起推敲,这类作品属于故作高深、追求狂怪一路,它只能瞒得过外行,骗不了懂家。前者是越看越耐看,后者是低俗难入流。


5、记者:有人说书法讲究我手写我心的境界,你能告诉我您的境界在哪里?
 
周伟:我的境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创作过程中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凭借“真气”创作。有时候,为了创作一幅作品,需要准备好几天,那几天不欲言语,除了做好有关准备工作以外,不闻它事,始终保持一股创作的涌动和热情。这时候就会感觉有一股真气在涌动,待到这股真气转化为强烈的创作欲望时,就可以全身心地进入创作状态了。这股真气就是我通常所说的,创作书画要“来神儿”,来神了就是胸有成竹,一气呵成。这就是一种身心状态,如果不在状态,对作品没有情绪感受,意识麻木,胸脑不化,那出来的作品也是呆头呆脑、没有精神。
 
二是要求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我也把“雅俗共赏”作为创作内容的一大部分,因为,它能为大众所服务,也体现了济众社会,当然纯粹较高的专业学术探讨还是要精心研究的,不然怎么能推陈出新?只要沿着传统血脉发展的创新都是可取的,这与科技发展也一样,大众一时看不懂,是因为专业学术的东西还没有普及教育到大众,科技普及教育、法制普及教育和文化艺术的普及教育,都是一个概念,都是为了把专业的东西逐步转化为非专业的大众群体所接受,这需要全民素质的提高,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目标。
 
6、记者:请您告诉我如何理解书法的技术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
 
周伟:我认为,书法技术是可以通过临帖来完成的,而要把技术上升为艺术!那就需要其他很多因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发觉有些人,因为临帖时间长,写出来的字,无论笔画,结构都已达到一定水平。但要他创作一幅作品,就很难拿出手了。这就说明他只是掌握了书法的技术,还没有形成书法的艺术。一个人的书法艺术,应该是在能够正确书写汉字的前提下,其中包括构形正确,合符所写字体的基本要求,具备章法布局方面的知识。此外,还要具备字外功。在创作作品时,要融合书家的才识、学养、思想,从不同层面去扩展审美范畴,强化审美功能,给字体注入活力,使之成为能够表达作者心态、性情,有自己风格,有丰富内涵的艺术作品。这也就是说书法技术是书法艺术的基础,书法艺术是书法技术的升华,它们的关系就是这样。
 
7、记者:创作书法这么多年,有什么可以和大家分享吗?以及您研究书法的体会?
 
周伟:要说与大家分享,其实也没什么。自己有这么一技之长,无论到哪里都会有人关注、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方面的日趋成熟,作品也逐渐受到艺术界的推崇和收藏家的关注。说到研究书法的体会,我认为必须崇尚传统,不能走捷径,不能图虚名,不能趋时尚,不能赶潮流。只要心中有正确的目标,就要坚定信念,不要顾虑人家的看法、说法,被他人所左右,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要相信“天道酬勤”,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就会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再者,就是不能唯利是图,心里老想着挣钱,谁的钱都要,什么钱都收,为迎合市场卖相、屈从应付、粗制滥造,只能让自己的艺术之路走向绝境,不可医就。
 
8、记者:目前各种展览中书法作品尺幅越来越大,追求所谓的视觉震撼效应,如何看这种现象?
 
周伟:大幅可视,小幅宜读;可视者用目,可读者用心;目视其外在形式之美,心读其内在韵味之醇。大幅多重视沿空间展开的宏大之美,重在黑白对比、空间构成形式对视觉的冲击力。相比之下,小幅虽也重形式,但更注重沿笔势往复和笔墨节奏展开的流动之美。两者功能各有不同,只要作品符合艺术规范、规律,都不失为好的作品。
 
9、记者:我接触过许多书法家,他们都讲到书法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您是怎样理解的?
 
周伟:以多年的书法实践和对其他书法爱好者的仔细观察,我的体会是:书法必须继承传统。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新、发展。要想创新,就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即使是天赋奇高,才华横溢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也不可逾越这条规矩。唐代杰出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钟张之余烈,捐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这里说的二纪就是二十四年。可见他学习书法之久。才华横溢的苏东坡也曾说过:“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也说明了学书之路的漫长和艰辛。
 
10、记者:我了解到您不止在书法界享誉盛名,还对中国画有较高造诣和精深的研究,我知道有种说法叫书画同源,您能具体说说么?
 
周伟:中国艺术史一直讲求书画同源,自古以来中国的历代大书法家都是中国画的高手,只是相当一部分绘画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从技法上讲:书法与中国画都是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很讲究线条的质量感,画一条线随着书画家的意识情感,变化万千,干湿浓淡、曲直方圆等等,无数个对比关系无不体现在一根线上。从意境上讲:书和画都讲究气韵生动、章法有度、意象高远,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这两项追求足以说明了两者之间是一个异体同质的关系,所以,过不了线条的关,字写不好,想画好中国画是不可能的。不懂中国画,不能画好中国画,书法想升华到一定的境界更是一句空话。出于种种因素把中国画和中国书法分成两科与学习研究本身就不是科学态度,两者的本身就是一个质体相互不能分割的整体,否则,不平衡地去研究,终归一事无成。我说这话可能会有点过,但这是事实。中国画和西洋画不一样,中国画的每一个点线面都讲究情绪、意识、笔墨、写意关系的,而西洋画则重视画面的黑灰白和色彩冷暖的构成关系,并不在意每点每线的曲直、干湿、韵燥变化,它没有在情绪支配下呈现的笔墨写意效果。只有书法和中国画有同源关系,而西洋画基本不具备同源的理念。
 
以书入画,以画入心,以心入法。我多年来对绘画语言反复锤炼,也是为了追求这种境界。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充分运用书法艺术的手段,将书法的用笔运用于中国画的创作中,使绘画线条造型灵动,画面变化多样、富于动感,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力;此外,我又将绘画中造型的幻化万象运用于书法创作中,从而,让书法作品带上强烈的中国画趣味,书法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着国画的抽象之美。
 
11、记者:您能说说书画同源对您作品风格的影响么?
 
周伟:我一直致力于将中国画的抽象艺术融入书法作品中,我在书法创作时特别注重局节刻画的反差对比,点线的枯润干湿变化丰富,讲究点画的纵横结合,笔墨劲健而不失飘逸,灵动而不失雄浑,给人强烈的视觉张力,赋予作品以时代精神。
 
12、记者:有人说当代书法家“有墨无翰”,文化缺失,你怎么看?您觉得书法和文化功底与艺术造诣有着怎样的关系?
 
 
 
周伟:作为一个书画家,以全面、深厚的文化素养为基础,从而深化艺术创作思想,增强艺术创造力是非常必要的。我觉得创作什么作品固然重要,但只是形式的、具体的还不够,本质上是要提倡书画家做一个文化人,也就是过去所说的“读书人”。传统文人有两种内涵,一是指其学识胸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学而思、思而学;二是指其风骨情操,这一点最重要,也是当下书画界失落最多、亟待唤回的一种传统文化精神。孔子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今只剩下了“艺”,这是最值得反思的。
 
13、记者: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本人采访,再一次对您表示感谢,希望您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成就,谢谢!    (刘福亚供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