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用户中心
艺术评论网 中艺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艺术教育 » 正文

关于“十八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25  浏览次数:6327
核心提示:中国人物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是白描,也称线描。它不囿于外表的变化,主要着眼于对象的形体结构,由简练的线条概括出对象的形体和神
 中国人物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是白描,也称线描。它不囿于外表的变化,主要着眼于对象的形体结构,由简练的线条概括出对象的形体和神态,用线与线的组织和层次变化来表现对象的质感。线条有轻重、粗细、长短、虚实等变化,感觉上有滑润、粗糙、轻快、凝重之分,具有图案的连续性和对称性,具有装饰美的效果。中国古代画家曾经总结出十八种描线方法,简称十八描。这十八种方法不是一次创作出来的,而是许多人在许多时期的总结。有些描法在唐代以前就可以见到,有些是以后逐渐添加的。大约在明代的绘画技法传授中,有对十八描进行系统、完整的介绍。长期以来成为传授人物描法的基本程式。

  十八描是: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蚂蟥描、钉头鼠尾描、撅头钉描、混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以上各种描法是古人根据当时服装大都是宽袍大袖的特点,从多年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我们学习借鉴古人这些描法时,不应该局限在已有表现手法当中,更不能生搬硬套。有人说十八描并没有把所有描法统统包括进来。也有人说,十八描中有的相互近似或重复,主张减化或合并。以上各种意见都不能否定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这些宝贵的艺术程式。在学习这些描法时,切忌死板、僵化,应该注意观察自己所画的对象,研究对象,根据对象灵活运用适当的描法。

  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我觉得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直线描法和有顿挫描法,也可以归纳为六个类型。第一类高古游丝描、铁线描、琴弦描、混描、曹衣描均属直线描。高古游丝描为早期描法,这种描法的代表为东晋的顾恺之。以后又产生铁线描,用笔转折时硬转,而游丝描只有圆转而无硬转,但它们都无顿挫。这两种描法历代相传,被广泛应用在卷轴画和壁画上,并沿用至今。其余两种也是无顿挫类,如曹衣描来自魏晋时期的人物画家曹不兴,他画的衣纹垂直感特别强,仿佛衣服从水中捞出,水往下淌,衣服褶纹部是直溜溜的。

  第二类(有顿挫描法)钉头鼠尾描和撅头钉描都是头重尾轻的笔法。这种描法下笔时先顿一下再撇出去。如宋梁楷很多作品中人物衣纹就是这样画的。

  第三类(有顿挫描法)折芦描、枣核描和橄榄描。起笔和落笔两端细,中间粗,它可以和钉头鼠尾描等描法掺和使用。

  第四类(有顿挫描法)蚂蟥描、柳叶描和蚯蚓描。这类描法也是两头尖细中间粗,但它不是采用硬折的笔法,而是用短而柔的笔法,类似蠕动的虫体。古代画家多用以表现粗质材料制成的衣服,如麻、棉布等。

  第五类(有顿挫描法)枯柴描、战笔水纹描、行云流水描和枯柴描都是用干笔,用笔方法接近山水画的笔法,加上墨札颜色的重复渲染,干湿互用,有苍老的效果,适用于写意或小写意的人物衣纹。战笔水纹描用颤抖的笔法,用笔顿挫有力。行云流水描专用在佛教传说中,神仙的衣服又轻又薄,是天上织造的无缝的仙衣,这种衣服被风吹动之后,会出现一层层一道道好似天空浮云、池中流水、荡漾折叠而又回旋的衣纹。此外还有披在仙佛身上的飘带,随风卷舒,仪态万千。

  第六类(有顿挫描法)减笔描、竹叶描。减笔描是南宋人物画家梁楷创造的。他的名作《李白行吟图》只用几笔就勾画出李白潇洒的风度,可以说简无可简了。减笔描除删繁就简外,行笔要转折迅速,一气呵成。这种减笔描开创写意人物画,不像针头鼠尾描落笔细而尖。这是用于写意或小写意人物衣纹的描法,用笔必须沉着,忌浮滑。南宋牧溪和尚(释法常)画的人物多用这种描法。

  古代画家在画人物衣纹上费尽苦心,为我们留下许多优秀的描法,应当认真学习。但是古代人物的服装多是宽袍大袖,比较宽松,现代人物的服装大都紧贴身体,所形成的衣纹和人体的结构关系很密切,作画时需要在人体结构准确的基础上再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技法,塑造现代人物的新型衣纹。同时,古代人所穿得衣服质料是绸、缎、纱、布、麻等,现代人穿的衣服有呢料、毛料、卡其布、的确良等;同质料的服装表现为各有特色的衣纹,如笔挺的西装是用毛呢料子做的,穿在身上衣纹少而匀称,简单套用十八描的传统方法就套不上了,需要推陈出新,创造新的方法,适应新的要求。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